在山东济南章丘,有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——章丘梆子。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、章丘讴、靠山梆子,源于山陕梆子,明朝时随山西移民传入章丘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在当地语言民俗、章丘秧歌、民间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,它逐渐演变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唱腔和表演风格。章丘梆子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曾经,在章丘的各个村庄,处处都能听到梆子的声响,每逢年节、农闲,戏台上便会上演精彩的梆子戏,村里老老少少都沉浸在这独特的艺术氛围中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,章丘梆子的传承出现了危机,会唱戏的人越来越少,这门独特的“乡音”一度濒临失传。
转机出现在2010年,村里的年轻人于亮兴从小就对章丘梆子耳濡目染,他热爱这门艺术,深知其价值。看到章丘梆子的现状,他决心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于亮兴开始了他的传承之旅。他亲自登台唱戏,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。为了让章丘梆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,他积极整理传统剧目,将那些即将失传的经典剧本重新挖掘整理出来。2015年,于亮兴等人注册登记,成立了第一个章丘梆子剧团。剧团成员大多是石匣村的村民,他们年龄最小8岁,最大79岁,虽然收入微薄,但他们凭借着对章丘梆子的热爱,在农忙之余苦心钻研,将章丘梆子唱响在山涧乡野。





近年来,章丘梆子不仅在国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,还走出了国门,走向了世界。在乌镇戏剧节等国际舞台上,章丘梆子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,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目光,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。于亮兴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。他被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授予“戏剧中国”年度人物荣誉称号,这是对他在章丘梆子传承和发展方面所做出贡献的高度肯定。

如今,于亮兴依然在为章丘梆子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着。他表示,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,他都会坚持下去,因为章丘梆子不仅是他个人的热爱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章丘梆子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独特的戏曲艺术。

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于亮兴就像一位坚守文化阵地的勇士,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章丘梆子这颗文化瑰宝,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。相信在他和众多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,章丘梆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打开“爱章丘”看评论